警惕!高考后,这几类骗局千万要当心
2024-06-26 15:23
举报

随着高考的结束,对于千万学子来说,这不仅仅是一段旅程的结束,更是新篇章的开启。然而,在这个充满喜悦与期待的季节里,也隐藏着一些不法分子设下的诈骗陷阱。从高考结束到开学季,是诈骗活动的高发期。为此,西昌公安特意推出“高考防诈秘籍”,梳理出针对高考后的诈骗招数,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们要警惕相关“套路”,谨防上当受骗。

一是谎称有内部指标。骗子谎称有特殊关系,可以花钱获取补录名额、内部指标,来直接骗取钱财。正常录取不会收取任何费用,凡是支付保证金、录取费的都是诈骗。

二是推荐、代报高考志愿。骗子会在网络平台直播指导填报志愿,收取高额的代理费实施诈骗。考生和家长不要盲目轻信,填报志愿要根据所在学校和有关高校提供的信息,结合本人实际自主合理填报,不要相信“高价”志愿推荐及填报服务。

三是发送假录取通知。骗子会向考生邮寄伪造的录取通知书,或发送录取短信,让考生将学杂费、报名费转入指定的银行账号。考生要通过官网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,不要被假的录取信息受蒙蔽,更不能向陌生银行账号转款。

四是冒充各地名校招生。骗子会以名校招生为幌子,邀请考生和家长到学校参观,引导填报志愿,并收取费用,开学后却不会被名校录取,就读的可能是野鸡大学。招生都是网上进行,不会组织到校参观。

类似的诈骗层出不穷,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及考生的期待和诉求来设置诈骗陷阱。他们可能会冒充招生办或教育机构,以提前录取、奖学金、助学金等名义骗取钱财。此外,还有一些不法份子会利用开学季的时机,冒充学校工作人员或室友,以各种理由骗取学生的个人信息或财物。

西昌公安提示,无论你遇到何种情形都必须提高警惕,不要泄露自己和家人的信息,不要轻易给陌生人转账,切莫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中。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,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向高校、教育等部门核实信息真伪,请勿盲目轻信。

如果考生或家长收到以上四种类型的诈骗或收到类似的信息,请及时向派出所联系或向反诈中心联系,进行报警。

记者:杨梦宇 伍牛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